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 游巍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治标与治本相关联、当前与长远相统筹的宽广视角,系统回答了如何认识安全生产、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
一、要敢于直面安全生产存在的重大风险
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安全生产形势也更趋严峻复杂。我国安全生产欠账比较多,隐患点多面广,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城市安全风险、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安全风险比较突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传统的问题风险还没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地方没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引进项目把关不严,随意降低安全标准,监管执法不严格不精准;企业安全投入减少,员工技能素质不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低,本质安全保障能力弱等。还有一些传统的高危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长期居高不下,道路运输、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事故不断,教训极其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必须整合一切条件、尽最大努力、以极大的责任感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理念上,强化为民保平安、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真抓实干,勇于战胜发展道路上各种安全风险的挑战。
二、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2013年5月至6月,我国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正在国外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首次提出“安全红线”,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并进一步强调,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
近年来,安全发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牢固树立,让一些高危企业“浴火重生”。
我们通过反思,之所以还频繁发生周口“3.20”爆炸事故、“5.4”贵州游船侧翻事故、“4.8”承德火灾事故、“4.23”北京顺义潮白河大桥坍塌事故等重大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理念及安全责任还没有彻底地贯彻落实,过分地注重经济项目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江苏响水“3·21”爆炸的警钟早在8年前就已敲响。2011年2月,响水生态化工园区的企业发生氯气泄漏、即将“爆炸”的传言迅速引起社会恐慌,附近村民万人“大逃亡”。但响水县吃了一堑,没长一智,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与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化工产业,大量引进其他地区淘汰的高风险、高污染企业。究其根源,是理念的偏差。2018年,响水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根本没有专题研究过安全生产。响水所在的盐城市市委常委会也未按规定每半年听取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2018年度综合考核中安全生产工作权重甚至为零。2018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中,除分管市领导外,市委书记、市长和其他班子成员都没有提及安全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就是不能要带血的生产总值”。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如果只重发展不顾安全,那两件大事就只抓了一件,丢了另一件,就没有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三、认真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责任
责任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和保证。安全生产责任涉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维护公共安全是个细致活和实在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制度创新。2018年4月8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党内法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新时代安全生产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规定》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地方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失之于软、硬度不够。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政府要抓,党委也要抓。党委要管大事,发展是大事,安全生产也是大事。安全生产事关人民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坚持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什么是最严格?就是要落实责任。
“三个必须”是界定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原则。只要有关部门所监管的行业领域和事项涉及从业人员的实际活动,就有安全风险隐患的可能,因此就要与所监管的工作同步加强安全监管,防止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追责不要姑息迁就。一个领导干部失职追责,撤了职,看来可惜,但我们更要珍惜的是不幸遇难的几十条、几百条活生生的生命!对典型事故不要处理完就过去了,要深入研究其规律和特点。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
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作出制度性安排、系统治理,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路径和方法。要从源头抓起,以系统思维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隐患险于明火”、“防小过胜于弥大祸”。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首先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强化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是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同时,还要注重强化安全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水平。要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机制,加强信用约束、安全承诺、风险报告、宣传教育、举报奖励等制度建设。
五、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在抓落实上仍有很大差距。开展安全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
安全生产是完全有规律可循的,应当树立风险可控可防、隐患可查可治的理念。事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分析来看,风险防控、隐患治理大而化之,搞形式、走过场,法规制度、工作要求落不到基层,责任悬空、措施不实、监管不严,这是最要命的。
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从根子上解决指导思想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强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5月19-20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旱情,有的还在持续,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用水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有旱就可能有涝,要严防旱涝急转。汛期已经到来,各地对防汛抗洪务必精心准备,确保预案充分、应对从容。容易突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要全面落实应急处置责任。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我中心水利工作实际,必须强化风险研判抓落实,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真正做到“耳聪目明”、胸中有数,把“六项机制”建设工作做细做实,抓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不放心的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盯住不放、严密管控。要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矛盾问题,配强班子队伍,建立长效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坚决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控化解重大风险,是政治责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中央关于做好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落地生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6月18日